证法,第二阶段是本体论的辩证法,第三阶段则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对称辩证法。思辨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即对称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阶段。8、扬弃哲学名词。德语aufhebe
的意译。音译为“奥伏赫变”。包含抛弃、保留、发扬和提高的意思。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克服、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和继承以往发展中对新事物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9、否定1不承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2逻辑学名词。表示否认的;反面的。与“肯定”相对。10、决定1对事情做出主张;2判断;断定;3坚定;4确定;5必然;一定;6某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7决定的事项。11、真理是我们所认知的集合范围内可以预测现象的最高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形式系统理论自身的逻辑无法证明。不可证性使人产生了对真理的自然绝对性规律的信仰(信念),成为指导行动的最高准则。认知超越原集合时会产生新的指导行动的真理,原来的不可证规律在新集合中得到证明而成为原集合的定理。使用真理概念的有科学、哲学、宗教等。真理通常被定义为与事实或实在相一致1。然而,并没有任何一个真理的定义被学者普遍接受。许多不同的真理定义一直被广泛争论。许多与真理定义相关的主题同样无法获得共识。普世价值与绝对真理是两个不完全等同的概念,尽管它们经常性地被人们所混淆。12、工具理性所谓“工具理性”,就是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工具理性是通过精确计算功利的方法最有效达至目的的理性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所以“工具理性”又叫“功效理性”或者说“效率理性”。13、交往理性哈贝马斯用这个词来表达那隐含在人类言语结构中并由所有能言变者共享的理性。在传统的标准理性观看来,理性只有一个维度,它涉及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成为思
1
f想和单个主体行为的中心。与此不同,交往理性是双维度的,涉及不同言谈者之间的对话关系。传统理性观通过我们关于对象的知识范式表现出来,而交往理性则在主体间相互理解的范式中被表达;这些主体能够说话和行动,处于对一个非自我中心化的世界的理解之中。它是生活世界(lifeworld)的理性,关注可靠主张的主体间性。它的有效性领域相应于人类言语的领域。在哈贝马斯看来,交往理性观是交往行为的基础。他称交往行为代替策略行为的过程为“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