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制品D.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通常说的“白色污染”是指塑料污染,塑料在给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解答:解:塑料的用途很广泛,A、目前禁止使用塑料制品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尽量减少对塑料的使用.错误.B、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的使用,大大地降低了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正确.C、回收利用废弃物可以变废为宝,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制品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节约资源.正确.D、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节约资源.正确.故选:A.点评:要辩证地看待某些物质对人类的影响,既不能只看到它的优点,也要看到它的缺点,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发挥它的优点,抑制它的缺点.
7.分)(2(2013邵阳)物质溶于水中,常常会伴随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物质分别溶解于水中,温度降低的是(A.食盐晶体)B.氢氧化钠固体C.浓硫酸D.硝酸铵固体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了解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常见的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的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有:硝酸铵.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解答:解:A、食盐晶体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C、浓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
fD、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
8.分)(2(2013邵阳)人体中一些液体pH的如下:唾液(6671)胃液、(0915)血浆、(735745)、尿液(4784).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唾液B.胃液)C.血浆D.尿液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唾液的pH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B、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C、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D、尿液的pH为478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