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提升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调查与思考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马伟中内容摘要: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推动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不强的现状普遍存在:如课程领导意识淡薄、课程领导知识欠缺、课程领导作为失当、课程领导能力不足等。剖析其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制度的制约,以及校长自身的原因等。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主要有:一是刷新观念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二是优化制度改善校长的课程领导行为;三是创新实践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关键词:校长课程领导力问题原因策略校长课程领导力作为校长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校长课程领导意识、课程领导知识、课程领导能力、课程领导作为的统一体,也是推动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整体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虽然大多数校长在主观上正经历着角色转变,但在课程领导的过程中许多校长还是凭借经验行事,课程领导力不强的现实客观存在。本文就校长课程领导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一剖析,并对提升策略谈些个人观点。一、校长课程领导力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程领导意识淡薄。一些校长主观认为,学校头等重要的工作是保障学校平安无“事”,或者亮出有上级领导认可的“特色”工作,为此这些校长就很少去关注国家课程的执行与落实,很少去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有一些校长错误认为学校的三级课程由专门科室在操作实施,由一线教师在具体落实,校长无需再去“插上一足”。这些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校长的课程责任意识,也弱化了校长实施课程改革的主动性。2.课程领导知识欠缺。许多中、小学校长都是因教学业绩显著而被提拔到校长岗位的。虽然他们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甚佳,专业引领能力较强。但毋庸讳言,许多从教师岗位上提拔上来的校长,缺乏课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素养,其课程领导力更是捉襟见肘。并且与课程领导相关的内容在校长培训过程中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校长在课程领导方面的专业知识先天不足,已成为校长知识结构中的一块“短板”。3.课程领导作为失当。我们不难发现,如今有些校长“官僚气”越来越重,“人文气”越来越淡,“思想味”却越来越少。一些校长往往以事务繁忙为借口,渐渐远离了教学,远离了课堂,只忙于指挥,不善于指导,也就逐渐缺失了课程领导的话语权。还有一些校长习惯纠缠于事务性管理,因为上级部门要对事务性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