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保健品市场发展格局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20122016)
报告简介:
中国保健品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是传统的中医学概念,如红枣补气、红花补血等。凭着数千年的养生经验,我国的保健品市场发展很快,1981年全国销售量还只有几十亿元,到了1988年已达二三百亿元。第二代保健品,是上世纪90年代,国家出台保健品管理法,强调保健品必须经过人体实验和功效检测。现在的第三代保健品,又增加了必须明确保健品的机理成份、功效作用等内容,并且要经过90天的人体长期试验。可以说,经过审批上市的保健品绝对安全,没有发生过一例安全问题。然而,中国的保健品科技含量不高,大多是低水平重复。从1996年以来,我们共审批了3000多种保健品,但能够在市场上流通的只有800多种,能创品牌的仅几十种。80%有的保健品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保健品市场与人们的期望相差很大。多年来,保健品市场是你方唱罢我登场。1982年至1983年,“人参蜂皇浆”卖疯了,一年销售1个亿,还带动了8个亿的相关产品。10年后,“太阳神”打败“蜂皇浆”,仅华东地区,一年就有6亿元销售量。“太阳神”风光3年后,又被“宁红”保健茶替代。现在的格局是:东有“昂立一号”,南有“太太”口服液,西有“红桃K”,北有“保龄参”。保健品在上海一年有67亿元销售额,全国达607亿元,并且每年还在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递增。保健品旺销原因有6个:社会发展快,老人渴望长寿;独生子女多,家长期望孩子长高长好长聪明;女性爱美,社交欲强,不惜保养投入;节假日多,礼仪交往频繁;医保改革出台,促进保健养生。我国保健品企业大多规模小,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了绝大多数,根本不可能搞基因开发,提高科技含量。许多企业急功近利,后续资金跟不上,往往风光一阵就偃旗息鼓。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保健品市场发展格局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20122016)》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