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案件具体情形是否成立重罪未遂,这种情形有两种处理结论:(1)当案件存在重罪的实行行为,并导致重罪的危险结果时,则成立重罪未遂,同时也成立轻罪(既遂),认定为重罪未遂与轻罪(既遂)的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2)如果没有重罪的实行行为,也没有重罪的危险结果,则不成立重罪未遂,只是成立轻罪(既遂)。
十、间接正犯
行为人通过强制或者欺骗手段支配直接实施者,从而支配构成要件实现的,就是间接正犯。成立间接正犯,不要求行为人出现在犯罪现场,也不要求行为人参与共同实施行为。肯定间接正犯,意味着间接正犯必须对被利用者所造成的法益侵害结果承担责任。1.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者的身体活动,或者利用他人责任阻却事由的行为。
f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利用他人不属于行为的身体活动或者利用他人受强制的身体活动。3.利用缺乏故意的行为(利用不知情者的间接正犯)。4.利用有故意的工具,即被利用者虽然有责任能力并且有故意,但缺乏目的犯中的目的,或者不具有身份犯中的身份。这种情形利用者和被利用者可能成立共同犯罪。5.利用他人的合法行为(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6.利用被害人的行为。当利用者使被害人丧失自由意志,或者使被害人对结果缺乏认识或产生其他法益关系的错误,导致被害人实施了损害自己法益的行为时,利用者成立间接正犯。
十一、承继共犯
(一)承继共犯成立的时间要求当先行为人实施了某犯罪的一部分实行行为,后行为人故意参与该犯罪时,成立共同犯罪。除了持续犯(继续犯),犯罪既遂并且行为结束之后不可能有承继的共犯,之后提供帮助的可能成立窝藏、包庇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等。(二)承继共犯的行为性质判断1.原则上讲,后行为人参与的行为性质与前行为人的行为性质相同。2.在结合犯的情形,承继者仅参与后一犯罪的,不构成结合犯,仅成立其参与的后一犯罪。(三)承继共犯的责任范围认定1.基本原则:先前行为导致的结果不能归属于后行为人,因为后行为人只能对与自己的行为具有因果性的结果承担责任,即后行为人对
f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其参与之前的先行为人的行为产生的结果不承担责任。刑法理论上也有主张后行为人对整个案件导致的结果都要负责任的观点(肯定说)。但是,后行为人的行为与先前行为导致的结果没有因果性,也与先前行为人之间缺乏共同故意。因此,否定说的观点更具有合理性。2.延伸原则之一:只要能够证明是后行为人参与后共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