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扬州慢四步教学法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年级高二语文备课组组别主备人课题(备课组长)使用人《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扬州慢》(学科校长)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审阅审阅
课标要求
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作品
教学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文中对比、虚实结合等写作方法
体味词中感慨昔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的意境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掌握文中对比、虚实结合等写作方法体味词中感慨昔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的意境朗读法、探究法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
环节一
明标自学
过程设计过程及方法一、导入中国有一个城市被称为“中国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二、作者介绍
二次备课
1
f姜夔(约11551221),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三、学习目标1、体味词中感慨昔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的意境2、掌握文中对比、虚实结合等写作方法【整体感知】自由读一遍词前小序,看看小序交待了哪些内容?明确:1、词作的时间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2、作者的情感(予怀怆然)3、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4、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背景介绍】本词是作者21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