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研究
东山学校高一数学课题组:刘世平彭象华苏伟利杨帆陈志洪沈国军
一、对教材内容和课标研究
1、对教材内容的比较:模块学习内容新增内容淡化内容移后内容简易逻辑;不等式解法反函数;繁琐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的讨论;
专题
集合与简易逻辑必修1函数概念基本初幂函数;等函数与函数的二分法;应用2、课改的理念分析:(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函数的奇偶性
二、教学体会
为了积极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与数学组对高一的教学高度的重视,成立了高一数学新课程研究6人小组,每人研究下周要上的一起讨论,然后在每周二的高一集体备课上共高一数学所有成员讨论参考,每周组织高一数学公开课,对其进行评估便改进。下面为我们的一点体会:1、通过对《数学1》的使用我们发现现行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从教材封面设计、主编寄语、本册导引、章头图及正文中的“观察”“探索”及“边空”等等,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有很大的创新,具体体现在:(1)更加注重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教材选取了大量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在《数学1》中,第一章章头图运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在太空飞行的场景,已经置学生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情境之中,再经过飞船在上升过程中离地面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飞船外的温度和气压随飞船与地面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分析,充分展示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使学生理解如何用函数来刻画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相依赖关系,进而自然地为引出函数的概念
f奠定了基础,使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又如第二章章头图的主图是海底游戈的鱼,配图是一块鱼化石,通过图中话,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置学生于“在活的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不变;当生物体内死亡后,体内碳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