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与中学生
河南省淮阳第一高级中学刘晓平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的学科教育一直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科教育越来越追求学科自身知识体系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忽视了中学生作为一个“人”在心灵、人格等方面健康发展的需要,忽视了他们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的养成。即使是现在,受新课程理念的感染,许多教师也懂得了教学三维的设计,但由于流于形式,没有具体举措,落实不到位而导致破产。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商人唯利是图,大量引进一些卡通图本,游戏之类的图书,甚至一些不健康的读物刺激着学生的头脑,外部的环境、内在的因素,使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发生了偏离。我以为,除了转变观念外,更重要的是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行,同时还要正确对待名著,重新去认识名著。据此,我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讲究阅读方法我以为:阅读名著应该“悦读”。孩子的兴趣和大人是不同的!不少文学名著里的内容和现在孩子的生活距离太远了,它们真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吗,不能吸引何谈熏陶呢?因此,现在的中小学生,硬要他们读文学经典!真得太勉强。我觉得,阳光少年应该进行“阳光悦读”。“阳光悦读”在未成年人的性格塑造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个阳光少年,善良、快乐、明朗,这样的好性格是名著“悦读”结出的善果。
1
f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指导孩子培养阅读习惯的时候,注意有所选择地帮助孩子“悦读”,不同年龄阅读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名著。特别在繁重的学业和电视、游戏、网络聊天等娱乐形式的冲击下,对名著的“悦读”显得非常必要。如果孩子们对名著敬而远之,碰也不碰,那不仅是名著们的悲剧,也是孩子们的损失。另一方面,目前的社会过于追求阅读的娱乐化、轻松化,导致“快餐书籍”大行其道。如果遇到一些名著确实不那么好读、有时还需要阅读者去“啃”,就索性弃之一旁,这也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书要多读几遍才能读懂,而且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有收获。
2、名著书目应该与时俱进何为名著?“名著”一般都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它们不是只风行
一二年,而是经久不变的畅销书。《飘》比起莎士比亚的剧本和《堂吉诃德》来,读者就相对地说要少得多。有人作过较切合实际的估计:三千年来,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至少拥有两千五百万读者。名著问世后未必在那个时代就成为畅销书,要有一定时间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天文学家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书现在是本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