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无法满足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高职院校的大众化发展,会计电算化教育人才培养要兼顾学生的高素质与实用型。高职院校要以发展地区经济为着眼点,以服务周边为方向,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为社会与市场发展培养专业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合理的课程体系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会计课程已进行调整,符合改革经济体制的基本需要。但是会计课程体系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
f化形势。一方面,高职院校只开设电算化会计这一主干课程,学习计算机记账等内容,造成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操作能力、知识结构难以符合工作岗位要求。另一方面,选择双轨运行的课程模式,一轨是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基础等计算机课程;另一轨是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基础会计等会计专业课程,此模式导致学生只会单轨运行,难以将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毕业后的学生无法满足会计信息化提出的要求。2缺乏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大部分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很丰富,但专业实践能力较差,从业经验明显不足。会计专业教师没有从事过会计工作,很多教师未获得专业技能证书,缺少能力全面的双师型教师,很多高职院校均存在此类情况。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对如何增强教学实践技能没有予以应有重视,对教师到企业开展实践没有制定出制度保障政策与提供政策支持,以课时来考核教师业绩、分配教师收入,以学术论文的层次与数量等教学研究成果作为职称考核的重要条件,而没有将实践教学成果列入考核条件中。高职院校缺少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对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影响。3缺乏完善的实践环节目前高职院校与财务软件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的联系较为松散,没有建立起长久、完善的联系机制与合作关系,造成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环节难以建立起持久、良好运行的机制,加之环境与经费
f的限制,影响实践课程的开展。课程设计的合理性不足,压缩实践教学的时间,所以实践教学还处于走形式的阶段,实践效果差强人意。4缺乏健全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缺乏明确、客观的教学评价指标,其评价标准还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没有对学生技能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仍选择理论考试的方法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考查,只靠此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是片面、主观的,应该让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