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学生回忆,在学院楼里,经常能看到李老师,他就像一个很普通的“老爷爷”,穿着布鞋,拿着小布兜走来走去,非常不起眼,“就像那种扫地僧给我们的感觉”,这样一位泰斗级的院士如此低调朴素,非常令人敬佩。
2004年,已是中科院院士的李小文回到母校电子科技大学。吸引李小文回到成都的一个原因,是当时国家批准依托中科院和北师大成立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小文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回来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在成都建立起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分室,因为西部地区更需要遥感科学,特别是在应用方面大有作为。2012年,电子科大成立了资源与环境学院,李小文出任首任院长。如今,他仍带着一批研究生。
据成都电子科大新闻网刊载,早年李小文就捐出自己的巨额奖金设立研究基金,用于奖励和资助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激励学生投身遥感事业。后来,李小文又将自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20万津贴,捐出来作为种子基金,设立了遥感基础研究基金。为帮助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支持青年教师成长,他又捐赠出个人的“长江学者”奖励津贴,以长女李谦的名字命名助学金。该项助学金按年评定,每年5至10人次,每人次1000至10000元不等。
1月16日上午9点左右,李小文的告别时间。告别的队伍排了很长,延绵三百多米。一位前来道别的教授喃喃自语“我还从没见过这么多人来的告别会。”熟悉李小文的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他走得快,没有太长久的痛苦,也算成就了他的传奇。”一位与李小文从美国留学时代起便是好友的科学家说“我觉得小文现在挺好。在国外,一个人去世是可以为他唱歌的。他这个人的一生是值得庆贺的。”
摘编自《京华时报》
f相关链接李小文院士是科学网博客中的活跃分子。在博客中,李小文院士自称“老邪”,他把博文分为生活点
滴、历史杂谈、科网外传、海外来鸿、课件科普、怪哉虫儿几个类别,有专业知识讨论,学习心得分享,也有对时事热点如马航事件等的关注及评论。博文更新比较频繁,几乎每天都要更新一篇。大多数博文的阅读量均上千次。《新华网》
李小文对母校和老师一直心存感恩之情。在雅安芦山地震后,李小文特意为曾经就读的成都28中今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寄来《强震应急与次生灾害防范》《地震与中国大陆形影相随》等防震科普读物,以表达对母校师生的关怀之情。《华西都市报》
当众声喧哗的网络将“布鞋院士”的盛誉簇拥向你,你却独盼这热潮退却,安静地做一辈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