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政府投融资平台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姜明
我市大项目建设一直饱受资金困扰,有限的政府财力和投融资能力与全面加快发展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为了尽快研究破解资金瓶颈问题的有效办法,组织相关部门专程赴重庆、武汉等地考察调研。这些城市在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值得我
们认真学习借鉴。一、外地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的主要经验(一)平台建设规模化。重庆市从2002年末开始将全市各类分散的政府资源全面整合,组建了水务控股、城投公司等十个政府建设性投资集团。通过划转、授权和专项资金注入等多种方式,目前十个投资集团资产总额达32168亿元,四年来累计投融资1700亿元。天津市城投集团2004年成立,市政府陆续注入经营性资产,2007年又成立了金融城投公司,目前集团总资产1700亿元,收入20多亿元。实力雄厚的投融资平台为政府开展全方位投融资
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支撑。(二)运营管理规范化。为了推动各投融资集团高效运营,重庆市采取了三大保障措施:一是实行国债、土地、存量资产、规费、税收“五大注入”;二是实施财政对投资集团投融资不能担保,各大投资集团之间互不能担保,集团内规费资金专款专用、不能交叉混用的“三个不能”;三是投资集团资产负债、现金流投入与资金来源实现“三大平衡”。武汉等其他城
市也都建立了积极有效的保障机制,保证了平台正常运转和资金良性循环。(三)融资渠道多元化。各城市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手法多样,方式先进,成效明显,为城市建设投融资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重庆市政府十大投资集团利用银行、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充分吸纳各类资金用于项目建设,每年总额超过400亿元,2007年超过550亿元,占全市基础设施投资的30%以上。各地除了与银行合作申请贷款、发行地方建设债券之外,纷纷开展融资创新,通过发行企业债券、项目信托、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展融资
渠道。各城市大手笔搭建平台、规范化管理运营、多渠道开展融资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必须创新投融资理念,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原则,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运作各类资源,最大限度放大财政资金利用效益;必须科学谋划,合理确定赢利模式,确保平台有收入、有利润,形成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融资职能;必须规范运营,建立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平台企业
监管,确保平台主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