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古诗教案《渔歌子》一、回忆学法,引出渔父。1借助画面,认识渔父。2回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设计意图:由渔父形象走进渔父词,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回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赏景入境,体悟诗情。(一)初读古词,感知大意。1自由读词,交流预习收获。2指名读词,发现词的特点。3齐读词,读出词的节奏。◎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合作、交流,三次诵读,要求各有不同,引导学生能够把词读准确,读通顺,读出节奏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发现词的特点,梳理词的大意,为引导学生走进情景、感悟情感做好前期的预测和相应的铺垫。(二)抓住景物,赏自然之美。1这首词中的景是怎样的呢?自己先读读赏赏,再选择一处令你感受最深的景,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绘一下,先和同桌说一说。2交流点评,指导读。交流一下你欣赏到的景吧,咱们就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西塞山前白鹭飞(1)交流,感受白鹭飞翔的意境。(2)白鹭飞到哪儿去了?(3)指导朗读▲桃花流水鳜鱼肥(1)夹岸桃花蘸水开,还有谁也想来说说?(2)鳜鱼怎么会长得那么肥呢?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两幅画面描绘出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仔细看看,斜风细雨中的渔父是什么样的?(2)即便斜风细雨,渔父都不愿归去,这是为何?(板书:自然之美)(3)此时的渔父与这美景已经融为一体,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读这两行景(齐读)◎设计题图:古诗的文字精练含韵,意境幽邃深远,读古诗词,要善于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意,品出韵味。这一教学环节中,指导学生有序观察,通过想象画面,品读感悟,化静止的文字为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画面,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自然环境之美。通过全班交流,形成生生互动,学生自主解读词义,形成最初词境。紧扣“白鹭飞”“鳜鱼肥”,深刻体会白鹭和鳜鱼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的自由,从而走进渔父的内心世界,感受渔父置身于如此美好的环境中的陶醉,初步理解“不须归”的原因。(三)和答悟情,明自由之志。渔父不须归仅仅因为景美吗?张志和又仅仅是在写渔父吗?
f1深度体会景。(1)联系课前资料,说说你了解到的张志和。(2)交流:你觉得渔父不须归还有什么原因?(3)小结,感悟词人蕴藏于景中的自由之志。2深度体会“不须归”。(1)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学生自读。(2)师生以词和答。(3)师范读,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