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纹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意义和审美价值
作者:陈家华来源:《辽宁丝绸》2014年第4期
陈家华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南昌330201
摘要主要分析了龙纹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具体应用,挖掘龙纹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意义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龙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意义;审美价值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3389(2014044002
一、龙纹的演化历程
在我国古代记载中,龙是一种灵异神物。新石器时代,“龙”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商周时期,龙成为权利的象征,然后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等朝代,一直到明清时期:龙”的概念被广泛应用。龙、龙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独特的文化形象而存在。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龙纹形象开始产生变化,逐渐由简单的形象发展成为复杂、灵动的形象。
距今大约五千年多年的红山文化是龙纹的发源地。在此之前龙纹已经具备了蛇的基本形态,但是仍然处于雏形状态中。在商周时期,龙纹具有以下特点:质朴粗犷、与无肢爪的爬行动物相似。在商代,龙纹的特点有:龙身短、尾巴有刃。在周代,龙纹的特点表现为:龙身较周代长、尾部刃已经消失。由于商周时期具有浓厚的宗教之风,因此会在统治者祭祀天地的青铜礼器上刻上龙纹,这就给龙纹增加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
春秋战国时期,儒教以及道教曾风靡一时,并通过文化艺术将人们的现实生活反映出来。商周时期龙狰狞、威严的形象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吉祥的形象,此时龙纹的形象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龙身更加弯曲,为龙增加了四足,这些龙的形象,为后代塑造龙的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已经基本固定下来,并且通过龙纹将龙的威武特征呈现出来。隋唐时期,龙纹形体逐渐变得丰满,龙体盘旋的姿势也发展成为多种类型,这些姿势中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宋代,龙纹中的龙大多数都是素身,在龙身上侧、下侧有一条阴刻线,龙具有较长的毛发、腿毛。到了明代时期,龙纹已经进入到黄金发展阶段,此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用以区别贵贱、区分尊卑身份。明代皇帝专用的就是双角都为五爪的龙纹,民间服饰会使用三爪、四爪龙类型的龙纹。在清代,龙纹中的龙形象具有硕大的体形、鼻旁长须、略微拉长龙身、鳞纹具有均匀性。
二、龙纹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意义
(一)龙纹在服饰中象征着权利
在古代,龙成为皇帝的标志,皇帝穿龙袍、坐龙椅、睡于龙床上。到了宋元之后,神权、皇权的象征就是指龙。在宋元时期提升了龙的地位,只有帝王才可以使用龙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