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中的体验缺少发展的评价;另一方面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缺少深刻的认识。2、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业评价的功能有哪些根本性转变?答:新课程改革中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评价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倡导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观察、自我报告等丰富多样的质性评价方法,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于是,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转变,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评价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换言之,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构建合理的评价模式和采用新的评价方式。新课程注重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新课程强调质性评价,倡导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深入、清晰、真实地再现学生这一评价对象各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过程。评价结果可采用报告表的形式进行呈现,新课程要求评价学生要注重学习的过程,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的需要,要利于学生整体发展,即:“从精英的评价转向大众的评价;从阶段性评价转向终身性评价;从工具评价转向成长评价”。为此,我们需要坚持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中学生要继续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学生获得其它方面发展的前提。中学生学业评价仍然要把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作为重要的考查内容。
f(2)教育性原则。评价是为了诊断和发展学生,即要实现学生发展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差异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对普通中学的要求是使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反映在学生的学业上就是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爱好选择一定的适合自己的学业课程,(3)动态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