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学时分配总学时、学分:896学时,755学分。其中理论授课312学时,实践课56周,56学时。集中实践
(56周):见习2周实习54周。二、承担课程教学院系、教研室:同济医学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三、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医学影像学的范畴包括放射学、超声学与核医学三大学科的诊断及治疗,统称医学影像学。其中放射学又分为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I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超声学分为超声诊断学与介入超声学;核医学分为实验核医学与临床核医学。四、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由于医学影像学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故教学大纲得分为三大部分编排。编写的内容分别由三大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与主讲教师撰写。
放射诊断学:按人体解剖部位分成六大系统,即:骨与关节、胸部、心脏大血管、消化、泌尿生殖、中枢五官等器官疾病的诊断。
放射技术学:按仪器结构分为三大部分:X线、CT、MR。介入放射学:按解剖部位分为二大部分: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超声学:按人体解剖位分五个部分:腹部、胸部心血管、介入超声、妇产科、小器官等器官疾病的超声诊断。核医学:按实验诊断方法分为二个部分:实验核医学与临床核医学,对人体器官的疾病进行分析和诊断。(二)基本技能:学习各种影像学的诊断方法、检查方法。五、必须先修习的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断面解剖学、人体图像学、电子学。临床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六、教材、参考书、文献及网站1、教材
放射学: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吴恩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供医学影像学专用,2002年7月第一版。
超声学:中华影像医学-超声诊断学卷,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新房、张青萍。北京2000年。核医学:核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张永学,全国高等医药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2005年8月第1版。2、参考书放射学:曹来宾著《实用骨关节影像学》、王云钊著《骨关节影像学》、李景学著《骨关节X线诊断学》、《心血管病CT诊断学》戴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胸部X线、CT、MRI诊断学》周燕发主编,科学出版社、《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学》刘玉清主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放射诊断临床指南漆剑频王承缘主编科学出版社、现代腹部影像诊断学郭俊渊主编科学出版社超声学:张青萍、王新房:B型超声诊断学上海上海科技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