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备课资料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阿伏加德罗是一位意大利科学家。虽然他是一位物理学教授,但他认为物理与化学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线。他提出的后来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假设在化学上起了重要的作用。阿伏加德罗于1776年6月9日生于意大利都灵市。他于1796年获得法律博士学位后当了三年律师。1800年起他自学数学和物理,有较大收获,从此决定以自然科学研究为职业。1805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发现,压强不变时,所有的气体当温度升高值相同时膨胀倍数相同。阿伏加德罗因此推断得“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必定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他用“分子”一词来表示由原子结合而成的“粒子”。在他之前没有哪一位科学家对物质的原子和分子作出过本质的区别。阿伏加德罗用他的假说从理论上解释了盖吕萨克定律。该定律的内容为“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一个化学反应中消耗的各气体和生成的各气体的体积间呈简单整数比。”他从水电解后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两倍,推断水分子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比是2:1,并且,由于所收集到的氧气的重量是氢气的8倍,因此氧原子质量必定是氢原子质量的16倍。从阿伏加德罗假说还可以推论出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相同数目的微粒,这个数目就是602252×1023,现在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由于当时的知名化学家对阿伏加德罗假说并不在意,主要原因之一是,阿伏加德罗的双原子分子的思想与当时化学权威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的二元论相矛盾。按照贝采里乌斯的二元论,同一单质的两个原子应该带有类似的电荷,因此彼此排斥而不能互相吸引而形成一个分子。因而使得原子和分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之问的混淆又继续了近50年。1858年,即在阿伏加德罗死后两年,意大利化学家康尼查罗在研究工作中发现,应用阿伏加德罗假说能够解决许多重要化学问题。1860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举行的国际化学会议的闭会期间,康尼查罗散发了一本小册子《化学哲学教程概要》,其中介绍了阿伏加德罗假说及其重要作用。对此小册子印象最深的人之一是德国化学家洛塔迈耶尔,他在1864年出版了著名的《近代化学理论》一书,书中着重介绍了阿伏加德罗假说及其重要作用。许多化学工作者及学习化学的人从此书了解并接受了阿伏加德罗假说。19世纪末,此假说经用气体分子运动学说予以理论证明.从而被改为阿伏加德罗定律。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几个重要推论及其应用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