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5交联乙烯管(PEX):在阳光照射下加速老化,缩短使用寿命第二、建筑工程技术三、土方开挖1原则: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2程序:测量放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3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6填方土料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大于8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三、基坑验槽1验槽时必备资料:(1)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附有基础平面和结构总说明的施工阶段结构图;(3)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和记录。2验槽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案例中考)4验槽方法:观察法;钎探法;轻型动力触探。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基坑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现场也可用轻型动力触探替代钎探):(1)持力层明显不均匀;(2)浅部有软弱下卧层;(3)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4)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四、砖基础1施工准备工作要点:砖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2、砖基础施工技术要求:1砖基础一般做成阶梯形,即大放脚,大放脚有等高式和间隔式。2砖基础大放脚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砌筑形式,砖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为错缝需要加砌配转3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宜为10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
第2页共15页
f80。每皮砖要挂线,它与皮数杆的偏差值不得超过10mm。4砖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砖基础大放脚的高度。5砖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留置斜槎。6基础墙的防潮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宜用1:2水泥砂浆加适量防水剂铺设,其厚度宜为20mm。防潮层位置宜在室内地面标高以下一皮砖处。五、混凝土施工2台阶式基础施工按台阶分层依次浇筑完毕,不允许留设施工缝。3条形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每段间浇注长度控制在2000~3000mm距离。4设备基础一般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厚度为200~300mm。5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6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不得少于14天,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不得少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