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上。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脚,要问你的追求。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要问你的志向。
f那么,你做人的格局有多大?不要问我,要问你的内心。点评:思路明晰,结构严谨。文章具有清晰的思路,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框架述旨明理。开篇引出话题,提出格局是是眼光、气度和胸怀,然后从“人的格局有高下大小之分”角度加以论述,最后分析怎样培养格局。论证得法,说服力强。文章恰当运用了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有力论证观点。特别是分析论述“格局的分别和作用”时,文章多次将格局的大与小进行对比,并引用庄子魏源的语句,很好地论证格局大的作用。语言灵动活泼,巧用修辞。文章说理多用短句,于文句整散结合中有依文气文理而生的灵动活泼。设问,比喻等修辞的运用,增加了文采。让读者在酣畅淋漓的论述说理中,体悟文意的余味悠长。
例文2挑起时代的大梁
社会之所以进步,得益于天地万物的不断完备,而究其根本,在于人。每一个时代,都有新的人诞生,他们肩负起了时代的重任,挑起了革新的大梁。在今天这个时代,弄潮儿绝非少数,我们每一个人都该有如此意识。
所谓社会,始之于个人;所谓时代,更由个人所创造。对个人的塑造,即对时代的改造。深掘自我之本性,发扬独特之光辉。时代的个性来源于千千万万个“自我”个性的共性,所以,珍视自我之个性利于己又利于社会。李清照以花为喻,说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千古至理。这告诉我们对自己的个性要给予重视、欣赏。明代圣人王阳明小时豪放不羁,兴趣广泛,曾两次落第,其父称要对其严加管教,而其祖父王天叙却说按照其天性发展才是最好的管教。果不其然,王阳明看似涉猎儒道释三教却不精于一,但实则他将三教之精旨融会贯通,得出他自己的心学,从而影响了他那个时代的思想以及后世千千万万的人。所以,以个性而为之,更容易成就个人与时代。努力完善自我,用自强之力推动个性发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人若想为圣贤,则需树立健全的价值观,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完善自己,才能使个性于天下有用。王羲之虽有异禀,若无“墨池学书”之恒心毅力,何以成万古第一流书家?苏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