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全玻幕墙结构设计
全玻璃幕墙是随着玻璃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的多样化而诞生的,它为建筑师创造一个奇特、透明、
晶莹的建筑提供了条件,全玻璃幕墙已发展成一个多品种的幕墙家族,它包括玻璃肋胶接全玻璃幕墙和
玻璃肋点连接全玻璃幕墙。
第一节
玻璃肋胶接全玻璃幕墙
玻璃肋胶接全玻璃幕墙是面玻璃与支承框架均为玻璃的幕墙,又称玻璃框架玻璃幕墙。它是一种全
透明、全视野的玻璃幕墙,一般用于厅堂和商店橱窗,由于厅堂层高较高,一般在4m以上,也有
78m,甚至达到12m。为了减少面玻璃的厚度,于是利用玻璃作框架,固定在楼层楼板(梁)上,作为
面玻璃的支承,面玻璃跨度就大大减少,就能使用较薄的玻璃。
面玻璃支承在玻璃框架上的形式,有后置式、骑缝式、平齐式、突出式。
(1)后置式(见图61)。玻璃肋置于面玻璃的后部,用密封胶与面玻璃粘接成一个整体。
(2)骑缝式(见图62)。玻璃肋位于面玻璃后部的两块面玻璃接缝处,用密封胶将三块玻璃连接
在一起,并将两块面玻璃之间的缝隙密封起来。
图61
62
(3)平齐式(见图63)。玻璃肋位于两块面玻璃之间,玻璃肋的一边与面玻璃表面平齐,玻璃肋
与两块面玻璃间用密封胶粘接并密封起来。这种型式由于面玻璃与玻璃肋侧面透光厚度不一样,会在视
觉上产生色差。
(4)突出式(见图64)。玻璃肋位于两块面玻璃之间,两侧均突出大片玻璃表面,玻璃肋与面玻
璃间用密封胶粘接并密封。
图63
图64
全玻璃幕墙起初只用于一个楼层内,现在跨层也在使用。当用于一个楼层时,面玻璃与玻璃肋上下
均用镶嵌槽夹持。当层高较低时,玻璃(玻璃肋)安在下部镶嵌槽内(见图65),上部镶嵌槽槽底与玻
璃之间留有伸缩的空隙。玻璃与镶嵌槽之间的空隙可采用干式装配、湿式装配或混合装配。不过外侧最
好采用湿式装配,即用密封胶固定并密封,达到提高气密性和水密性的目的。
当层高较高时,由于玻璃较高,长细比较大,搁置在下部镶嵌槽时,玻璃自重使玻璃变形,容易发
生压屈,导致玻璃破坏,需用上吊式,即在面玻璃上设置专用夹具,将玻璃吊挂起来(见图66图69)。
镶嵌槽用干式(湿式、混合)装配,玻璃与槽底留有伸缩空隙。
f图65
图66
图67
f图68
f图69
f《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规定:
1.全玻璃幕墙的玻璃面板和玻璃肋的厚度较小,如果采用下部支承,则在自重作用下,板面和肋都
处于偏心受压状态,容易出现平面外的稳定问题,而且玻璃表面容易变形,影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