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传的自我训练方法
时间201207042032来源口译网作者aliceki
gjs点击1760次
同传:不在教,而在练
自我上第一节同传课起,老师就不断强调“同传不在教,而在练。方法和技巧就那么多,市面上任何一本书中都有。但学会方法和技巧不等于能做同传,必须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因此,北外高翻从不专门花时间带学生学习、巩固技巧,而是从研二第一堂课起就让学生钻厢子做练习,老师通过学生暴露中的问题对症下药进行讲解,学生也会培养出一种“每堂课就是一场实战”的紧张感、临场感,回去后更加努力练习,生怕上课出丑。可以说,我们都是这样摸索着自学自练出来的,所以我一直主张“同传可以自学”。
那么,该如何自学呢?
基础首先要记忆好,反应快,语速中等偏快,发音清晰(说白了就是生理正常)。其次要有足够的相关领域背景知识和专业词汇的积累。最后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心理够强大才不至于怯场)。这里我没有强调交传基础良好,因为交传和同传完全是两套不同的体系,练习方法也不同。事实证明,很多交传做得好的同学开始学同传感到很不习惯。
方法仅以我自己为例。我在研一结束还没上研二的那个暑假自己摸索了一套练习方法。
第一阶段:记忆练习,源语单句的复述与翻译。听一个句子,不做笔记,听完后马上凭记忆用源语复述出来,然后自己再翻译一遍。这一过程要录音。都做完之后对照文本根据录音查漏补缺。
第二阶段:分脑练习,段落大意的概括与翻译。同传中最重要的就是分脑,即一边听,一边进行语言的转换和产出,如何平衡好听与说的关系非常重要。我找一些时间在半分钟之内的段落(大概23句话),听完之后先用源语复述大意,然后翻译出来。这一过程同样要录音,做完后跟文本对照查漏补缺。
第三阶段:简单段落同传。时长在12分钟左右的非专业性段落(主要是礼仪性讲话,如开闭幕致辞选段等),边听边做同传,录音后对照文本查漏补缺。
第四阶段:带稿同传,抗干扰练习。先找音频和文本完全对应的段落做带稿同传,争取时间控制在发言结束后45秒内翻译也结束。当时间和EVS(earvoicespa
,即与源语保持一定的时间差)控制好后则改用音频与文本不完全对应的段落(模拟演讲者突然脱稿或擅自增减内容的情况)进行练习,同样录音、对照。
第五阶段:分领域和专业练习,加难度与专业知识。这一环节可结合研二同传专业课教学。如果是自学,建议从外交、政治、宏观经济、文化教育等专业性不太强的领域做起,慢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