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四五万人,规模并不大。英国乡村旅游大多定位于“农业开展多种经营的一个方面”层面上,乡村旅游紧密依托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虽然农业为了开展旅游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建设,但农业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削弱,农业生产本身可能为了方便旅游者观光进行了一些必要调整,但这种调整并没有改变农业生产的性质。意大利政府规定,接待游客用房必须是非农业生产活动用房,游客的食物全部或大部分必须是本地农场或当地农场的产品,乡村旅游应该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要内容,乡村旅游主要利用农场的现有条件和资源,允许维修原有的庄园或别墅。还规定对向旅游者出售的当地农产品的质量和特性进行评估和鉴定,出售价格应低于市场批发价。⑤日本是亚洲开展乡村旅游较早的国家。日本各地农场结合生产独辟蹊径,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各具特色的服务设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旅行社也开发了丰富多彩的农业旅游产品,组织旅游者春天插秧,秋天收割,捕鱼捞虾,草原放牧,牛棚挤奶。参加者有农牧学研究人员、学生、银行职员、公司白领等,人均消费25万至4万日元。到了收获季节,旅行社还会选出一小包稻米或茶叶给游客寄去,让游客亲口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服务十分周到。当苹果、梨子、葡萄、西瓜之类的瓜果快熟的时候,美国的农庄就在报刊上刊登广告,招揽游客去农场摘水果度假,城里人热烈响应,纷纷根据广告上的示意地图开车前往,美国参加乡村旅游的人数每年达到2000万人次。目前,在日本、瑞士和我国台湾等地,还出现了更高级的乡村旅游形式,租地自种。城里人在乡下租一块“自留地”,假日里携带妻子,呼朋唤友,到乡下的“自家地里”翻土耕种、施肥浇水,平时则由农场主负责照看。这种浅尝辄止的劳动方式为忙碌的城市生活平添
3
f了许多雅趣,深受欢迎。⑥意大利把乡村旅游称为“绿色假期”将乡村旅游与现代化的农业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新型生态环境及其他社会现象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性项目。这对农村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改善城乡关系,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乡村旅游区一般都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它抵御外界干扰能力较差,稳定性较差,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与生态环境产生矛盾。生态旅游的迅速升温也给某些最热门的旅游景点的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有些景点的自然环境因人满为患遭到了破坏。特别是那些原始的、与世隔绝的地方。因此,加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