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8年中考语文二轮议论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5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这一论证过程。示例首先阐述抽象无形之物难以入画;接着举出齐白石留白的经典之作的例子,阐明留白产生的艺术效果;最后得出结论运用“半’’的智慧,可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境界。
9.D项中“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花儿美艳盛放之时,就是残败零落之日”这句话是论证“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这一观点。结合D项的分析,所以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议论的能力。点评对于基本的议论常识知识要熟记于心,在做题中,结合对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拟出切题的答案。注意,论证方法一般证明前面的观点,有时可能是分论点。论证过程,一般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做题时,先把内容划分成几部分,然后概括出各部分的意思。10.B11.A12.两个“诸葛亮”不一样①指存在于人们设想中,并被人们当作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历史人物。②指学习、效仿诸葛亮的后人。13.(1)过于高傲自负,使旁人难以亲近。(2)自以为是,遇到失败就消极落泪。14.我认为的身份、立场对于创设作品人物具有极大影响。陈寿是西晋史学家,因此更注重于对史实的真实记录,在他的《三国志》中,诸葛亮精于政务但谋略一般;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学作品,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表现故事的曲折离奇,他笔下的诸葛亮神机妙算,韬武略;甚至在京剧“借东风”中,为了舞台效果,诸葛亮的形象更
f为夸张,简直无所不能。因此,在分析学作品时,如果从的身份、立场等背景进行分析,结论能够更全面客观。
【解析】试题分析10.题干“比较多的是……”与原意思不符,以偏概全。第二段,“比如在云南……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第四段,“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所以B项不正确。新标第一网11.两个“诸葛亮”不一样B、第七段第二行,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的还是因为他……。c、偷换概念,“误用马谡使长亭失守”是为了证明“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不宜于过分加以夸大”。D、与原不符,“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宁可多一些时候的诸葛亮倒也不坏”……“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12.把握中心论点,从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思考“诸葛亮”在两个句中的意思。注意这是一篇议论,的观点一般是由点到面的,因此阅读时注意将深入挖掘。13.此题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注意分值,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