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具体地点的特质,只保留表明事物性质类别的关键词,这样,作者的写作背景就被淡化,而情感则被强化。所以,多数偏于抒情的篇章,地理因素都被淡化。这样,它就由一个表示地理方位的实名变成作品中具有通性的审美意象,不同的读者都可越过具体的生活背景和地理障碍,找到生活和情感上的契合点。比如李白《送友人》,诗中的青山、北郭、白水、东城,原来都是生活中的实名,各有地理要素,但其中具体的地名信息都被诗人有意略去,只保留具有形象性的部分。这么做,更有利于表达作者和友人的情谊,并且,意象化的地名在诗中还和下面的浮云、游子互为映衬,形象性和感人度更强。(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6年3月,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fA.对历史地名进行改造,舍弃一般,突出个别,即可使其文学化。B.戴叔伦“旅馆谁相问”中的“旅馆”一词,地理因素被淡化,更能表达羁旅之愁。C.史地文献中只能用历史地名,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诗歌创作中只能用文学地名,以便于情感的抒发。D.文中所提到的石头驿、唐城馆、青山、北郭、白水、东城都是历史地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论述历史地名文学化的主要路径。B.文章选用三首唐诗进行分析,或略或详或印证,互为参证,说服力强。C.为了使文章思路清晰,观点鲜明,文章采用了类比法和例证法。D.文章通过对“驿馆”地名在唐诗中的改造过程的分析,阐述了历史地名文学化的过程和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指出诗歌贵曲不贵直,贵简不贵繁,贵虚不贵实。B.如果历史地名在诗中用得过多,将不利于读者产生共鸣,产生美感。C.文学地名可以使读者越过具体的生活背景和地理障碍,找到生活和情感上的契合点。D.文中的戴诗和孟诗都表达了羁旅之愁,历史地名的文学化功不可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箱子岩沈从文十五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一列
f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日,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皆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枝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