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专门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格式。此时,书画装裱工艺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样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的“宣和装”手卷。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作装裱材料。不过,著名书画家米芾认为:绢比纸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过程中二者的相互摩擦容易导致
第4页共11页
f书画磨损。因而,他主张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也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明朝皇帝把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装裱的机构。此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通晓诗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出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中”的景象。在书画装裱样式方面,原有的手卷、册页等装裱样式更加完备,挂轴已经基本定型并开始普及,万历年间在挂轴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联这种新的装裱样式。在装裱理论方面,周嘉胄所著的《装潢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书画装裱因为所在的地区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加上装裱格调、工艺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清代出现的“京裱”与“苏裱”一起成为中国书画装裱的两个主要流派。“京裱”古朴庄重,讲求防燥、防裂;“苏裱”工艺精湛,用料考究,讲求防霉、防蛀。直至今日,这两个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书画装裱能够更好地表现书画的艺术魅力,使书画得以长期保存,对繁荣传统文化发挥着独特作用。《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很大程度上是经过装裱与修复的缘故。14.下列关于“书画装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书画装裱选材、样式及技法的不完善使书画装裱发展迟缓。B.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使书画装裱材料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C.书画创作的繁荣能促进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D.统治者的重视促进了宋明两代书画装裱工艺的不断发展。1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用纸托裱画作的装裱方式使得我国古代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B.《装潢志》是我国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C.地理气候的差异使我国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装裱流派和风格。D.“京裱”和“苏裱”两大流派代表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最高水平。(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1618题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