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做好解释说明及思想工作;(4)协助公安等部门组织疏散群众,不围观、不拥挤,防止学生慌乱、散失,维护学校秩序;(5)调查事故起因,掌握第一手资料。4、后勤保障小组(1)做好医疗救治,现场控制等工作的联络和后勤支援工作;(2)配合医疗、防疫等机构进行现场消毒、取样分析等工作;(3)做好上级来人和家长的接待工作,必要时为上级工作组现场办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3
f5、信息资料小组(1)事故过程的各种文字、图像信息资料采集,撰写书面报告,整理取证材料,做好相关数据的分类统计、分析工作,及时提供各种资料;(2)及时形成完整的书面材料逐级上报;(3)积极妥善做好信息发布、媒体采访报道工作。四、应急处置一要及时报告。发现师生3人以上出现呕吐、腹泻等群体发病症状的,应立即向县教体局报告,由教体局向县政府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二要采取救援措施。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疫部门发出医疗求援,或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及时果断地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并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还要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花名册,防止遗漏。三要联系家长。如实说明发病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设立家校联络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四要病源保护。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封存其余蛋奶及其它样品、可疑食品,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同时要及时和食品供应商取得联系,进一步认定责任。
4
f五要信息公开。保障广大师生和家长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五、运行体系(一)监测、预警、报告、举报1、监测。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2、预警。联系卫生、工商、质监、农业、商务、教育、环保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经营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3、报告。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系统,包括食品安全事故的专项信息系统、信息报告和通报系统,以及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信息采集和报送系统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