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习资料专题
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课时作业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B.鸟类C.两栖类D.鱼类【解析】四个选项中生物出现由早到晚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答案】D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代D.新生代【解析】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盛行时期。【答案】B3.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A.爬行动物时代B.哺乳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解析】新生代为哺乳动物大发展时期。【答案】B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4~5题。
4.根据图中化石,判断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5.根据化石的新老关系,属最古老的一种是A.①地地层化石B.②地地层化石C.③地地层化石D.④地地层化石
唐玲
f4~5【解析】首先看图,明确图中化石的地质年代。如含三叶虫化石为古生代早期,含鱼类化石为古生代中期,含恐龙化石为中生代,含裸子植物化石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根据化石的新老关系,属最古老的一种是①地地层化石。从动物的进化来看,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古生代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
【答案】4B5A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候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7.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6~7【解析】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的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就是建立在湿地被开垦的基础上的。【答案】6B7D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森林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