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r
硬盘篇r
r
硬盘是用来,存放数据的,他是属于外存一类,所以他的造价和大小相对便宜,比但他的速度,当然赶不上cpu的处理速度,我们现在经常用的硬盘是IDE这是觉大多数家用机的r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吧:r
硬盘接口技术简介r
EIDEr
EIDE(E
ha
cedIDE:增强型IDE)是Pe
tium以上主板必备的标准接口。早在286、386及低档486主板中是采用专门的多功能卡来实现硬盘的连接,而在Pe
tium以上主板中可提供两个EIDE接口,可以驳接符合IDE标准的包括硬盘、CDROM光盘驱动器、CDR刻盘机、CDRW可重写存储器、DVDROM光驱、DVDRAM存储器、大容量软驱、磁带机等在内的四个设备。若一台电脑只有一个硬盘和一个CDROM光驱,建议优先考虑硬盘接入EIDE1,光驱接入EIDE2的方案,这样可以提高运行速度。尤其是对提高播放VCD速度很有好处。在Pe
tium及以上主板中,EIDE的所有功能都是集成在主板中。r
r
PIO模式r
PIO(ProgrammedI
putOutput:可编程输入输出)是早期普遍采用的硬盘数据传输模式。不足之处是硬盘的每个存取操作都要有CPU的干预才能完成。显然,这要大量占用CPU宝贵的时间,后果是直接导致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尤其对多任务系统更是如此。为改善这种不利情况,随后出台了DMAMode2(传输率为133MBS)规范,但由于实际运行并不理想,为此才出现了UltraDMA33模式。r
UltraDMA33r
UltraDMA33是96年6月发布的一种传输模式(是由I
tel与Qua
tum联合制订)。自公布以来得到了众多厂商的普遍支持。其优点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可减少CPU工作负担,这有利于提高整体系统效率;其二可使突发数据传输率达到33MBS,这比PIOMode4模式理论上快了一倍。正因为如此UltraDMA33模式得到了包括Seagate(西捷)、WD(西部数据)、IBM、Maxtor(迈拓)、Qua
tum(昆腾)、三星等在内的主要硬盘生产厂商的支持。传输模式与数据传输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见下表:r
传送模式介面驱动数据传输率带设备数r
PIOMode1IDEATA83MBS2r
PIOMode2fastATA111MBS4r
PIOMode3fastATA133MBS4r
PIOMode4fastATA2167MBS4r
PIOMode5UltraDMA3333MBS4r
非标准模式UltraDMA6666MBSr
注:PIO(ProgrammedI
putOutput:程式输入输出)是早期普遍采用的一种传输模式。r
r
r
UltraDMA66r
它是Qua
tum(昆腾)公司和I
tel公司在1998年2月共同发表的一个新传输模式(见图412)。它的瞬间传输速率可比UltraDMA33增加一倍,而且它还能以重复循环校验CRC保护数据以提高其可靠性。到99年9月底的不完全统计,已有多家公司的新硬盘支持UltraDMA66高速模式,由于早期的UltraDMA66使用的是80co
ductor接口(为的是增加传输速度,降低干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