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韩佳贝郭梦瑶吴艾坪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3期
摘要:秀山花灯被列入第一批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自从秀山花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对秀山当地的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与其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艰难情况一样,如今秀山花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也出现了许多较为严峻的问题。作者前往秀山个别花灯村寨,在对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情况进行田野查后,撰以此文,以期让更多人了解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进而为秀山更好地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招牌提出相应的措施,呼吁更多的人重视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秀山花灯
1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i
ta
gibleculturalheritage)在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之前,术语与用词上出现过几次明显变化,其中有民俗(folklore)、非物质遗产(
o
physicalheritage)、民间创作(culturaltraditio
a
dfolklore)、口头遗产(oralheritage)、口头和非物质遗产(orala
di
ta
gibleheritage)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类总称性术语,也有在“代表作”申报条例和申报书编写指南中解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基本类型的“文化表达形式”(culturalexpressiveforms)和“文化空间”(culturalspace)。
11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断代
作为一项传统民俗,我们发现秀山花灯的传承情况十分不乐观,一大批技艺精湛的民间花灯老艺人相继辞世,一些民间花灯班由于后继无人已走到尽头。因秀山地处武陵山区,是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经济落后的地区,故许多年轻人为了生计纷纷外出打工。笔者在兰桥进行田野考察时,当时的新院子花灯班是在秀山地区属于花灯班传承较好的,所在村寨花灯氛围也较浓,但还是主要以60岁左右的老人担当“丑角”与“旦角”。在花灯表演的过程中,到现场的年轻人也不多,甚至对一些中年人的采访发现,他们也是对秀山花灯一知半解。根据花灯班的老人介绍,原来每逢佳节之日,人们往往通过跳花灯来欢庆佳节,但如今这种传统习俗越来越淡化。传承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优秀花灯曲目和舞蹈动作失传。正月间也难见到那走村串寨跳花灯的花灯班了,这些现状与秀山作为民间艺术花灯歌舞之乡这一美誉不相称。在对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海洋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彭兴茂的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