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探索了毒品在中枢的分布及其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13;中枢神经系统海马和伏隔核与毒瘾形成及戒断反应发生的关系4;激素和免疫状态改变在毒瘾形成和戒断反应中的作用和地位。人们对神经通路、受体、神经递质、离子与通道改变在毒瘾形成中的作用,以及神经元的新陈代谢、酶学变化和蛋白质的表达与毒瘾形成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57。毒品能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离子通道的状态及中枢多种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影响传导路和不同信号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元表达特殊蛋白与调节因子,促进毒瘾形成和戒断反应的产生,
-2-
f新近的研究已深入到遗传领域和基因水平
813
。在脱毒方面,不同的方法应运而生,低毒、
低成瘾性、缓释和长效的替代剂,如曲马多、盐酸纳曲酮等相继面世,提高了戒断反应的疗效和脱毒率。单用上述替代剂治疗,复吸率高95%,最终不得不采取强制戒断措施
1415
。基于这一状况,使用毒品替代剂结合非阿片受体激动剂、中药和针灸等联合应用,
进一步提高了脱毒率16。遗憾的是,复合治疗仍具有较高的复吸率。为此,扣带回和杏仁核损毁的脱毒疗法应运而生,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相继开展此手术,此后由于治疗理论依据不足及伦理问题,2004年11月2日被卫生部紧急叫停。可见进一步加强毒瘾形成机理研究,创建新的脱毒方法是何等紧迫与重要!近年,有关毒瘾原理的研究多采用免疫组化与杂交方法进行,研究的器官多集中在海马与颞叶,对微细结构的研究仅限于平面图像观察。大脑前额叶与中枢及其它部位如顶叶、枕叶、颞叶、丘脑、脑干等有非常广泛的神经联系,接受和综合由脑的各部位传入的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信息,并能及时组织传出冲动,给这些结构以组织性、指导性和调节性的影响,保证中枢神经系统整体的协同和达到整个高级心理过程的机能统一。前额叶与海马、丘脑背内侧核共同构成觉察系统,是精神活动的最主要场所。通过分析,课题组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数字化原理,借助计算机模拟,重构海马额叶皮质环路微细结构,获得其三维结构模型,对比观察分析三维结构模型,力求获得毒瘾的成因,进而找到有效的脱毒手段与方法1718。三、本项目学生有关的研究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围绕研究课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积累了相应研究经验,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绩:1学生的积累与成绩积极参加解剖学与病理学实验,基本掌握了微细结构三维重构的技术与方法;积极参与指导老师的课题研究,基本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