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董洵慧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幼儿园602500摘要:本篇文章针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运用措施,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让孩子成为课堂主体、利用集体式教学模式来培养出幼儿的合作精神以及进一步拓宽音乐视野,重视学前教育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幼儿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献上笔者的一点绵薄之力。关键词:奥尔夫音乐;学前音乐;音乐教育一、前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世界范围中具有着超高的知名度与应用率,这种教学观念的最显著特点即为将儿童设为教育的出发点与教育的目的,将更多的教育重点都锁定在了对幼儿内心世界与情感变化的发掘和掌控上。由国家教育部门所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针对幼儿教育制定出了如下的要求标准:“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这一观点正好与奥尔夫音乐教学不谋而合【1】。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目的就是在尊重幼儿鼓励幼儿的基础上,为他们创造出更多自由的学习空间,因此教育者需要针对所有孩子的学习能力、心理发展情况以及音乐基础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顺利应用打下夯实的基础。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概述在以往的学前音乐教育课堂中,绝大多数的教育者所采用的都是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为老师唱一句,幼儿跟着学唱一句。除此之外,由于一些学前音乐教育者的知识内涵比较匮乏,并且教学水平也不达标,因此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总是一味的按照教材内容来进行理论教授,让整个音乐课程的教学氛围变得非常的枯燥和乏味。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的幼儿来说,这种死气沉沉的音乐课程是无法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明显
f的差距,教育者从之前的课堂主导者变成了课堂引导者,并且不再是直接性的将音乐知识灌输给孩子,而是采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诱导和教学手段来让孩子自然而然的去探索知识,从而让他们可以真正的喜欢音乐【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所创造的,此种方法一经问世就得到了众多研究学者与教育者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认可,并且被迅速的传播和应用到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