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监督问题及对策分析
本文简要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监督的重要性对目前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完善财务监督机制提出了简要对策
标签: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监督机制
财务监督是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的核心但是我国目前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监督制度的不健全和财务监督机制运转的乏力,难以有效的维护其资产的完整与安全严重制约了公共事业组织自身运作效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共事业组织各项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靠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来维护。
一、财务监督重要性的理论分析
公共事业组织是向社会提供准公共产品的非营利的服务组织通常被称为政府与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在我国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都属于此类组织。
根据其资金来源公共事业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政府拨款、接受社会捐助、不以营利为目的对外投资或接受投资、公共事业组织内部权力机构与执行机构之间形成的财务关系。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来看这四种由资金来源形成的财务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代理人的公共事业组织对财产的经营权的行使必须负有财务上的责任但在实际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事业组织中的内部人员要比其委托人更了解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状况在没有相应监督机制约束的条件下他们有可能为了组织个别利益而做出有损公共事业组织委托人意图的行为。因此为了降低公共事业组织委托人的财务信息搜寻成本并能最大限度的获取代理人的有关重要的财务信息就有必要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
二、财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目前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监督机制的整体状况来看现行的公共事业财务监督机制在监督主体监督法规等层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财务监督主体层面
我国目前的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监督主体从其外部来看主要有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税务部门、相关主管部门等;从其内部来看主要是内设财务机构及财务工作人员。这些财务监督主体多元并存形成了一个内外结合的看似严密的财务监督网络但是从总的监督效果看并不尽如人意这在相当程度上与各财务监督主体的缺位有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f1是外部财务监督主体之间的监督责任划分不明确。比如财政部门对公共事业组织由政府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有监督权而审计机关也具有相同的监督权如果各监督主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