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事件对中日经济影响
范琳琳外国语学院国商108班1018100292【摘要】
中国自古有“四十不惑”之说,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亦有类似说法。201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9月底原本该有一系列庆祝、纪念活动,然而受日本“购岛”闹剧冲击,中日邦交不惑之年,变成了双边关系波折之年。近期我国有相当多民众在爱国情怀影响下积极参与保钓运动并把活动范围扩大到“抵制日货”。不难预料日本也会有抵制“中国货”的言辞和举动从而与中国发生经济冲突。我国消费者发起“抵制日货”和日本消费者搞“抵制中国货”的结局会是什么谁是真正的黄雀
【关键词】钓鱼岛事件、中日贸易现状、中日贸易特点、中日贸易未来一、中日贸易现状“政冷经冷”新困局
经贸降温,各自受损,已成定局,唯一不确定的是,损失究竟有多大,冷局还会持续多长时间。从原则上说,和则多赢,不和俱伤。如果日方继续一意孤行,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那么中日关系这条大船就可能像“泰坦尼克”号一样触礁沉没。倾巢之下,中日经贸关系势必全面倒退,双方都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中国态度明确而坚决,将不惜代价维护领土主权完整,这其中自然包括不得不承担的经济和贸易代价。从经济与贸易角度看,40年来,中日双边贸易额达3400多亿美元,增长了340多倍,中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日本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日人员往来从每年1万人次扩大到500多万人次,双方已经形成了极深的经贸依存关系,可以说是谁也离不开谁。1由于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不仅中国国内多地出现了民众的游行抗议等活动,更掀起了抵制日货的浪潮,日本的商品和服务在华遇冷:国内多家旅行社暂停赴日旅游业务;日系家电销售额整体大跌;松下、佳能、狮王等日企在中国的工厂不得不暂时停工。中日两国经贸关系密切,此番在经济领域的较量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对两国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f二、中日贸易特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格局
经过多年演进,中日双边经贸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双边经贸日益增强的黏合度,牵动近年来中日互换货币、互买国债等金融合作,中日双方经济依存度进一步加深。从统计上看,中国从日本进口金额排在前五位的商品为机电和音像设备及其零部件、贱金属及其制品、光学和医疗等仪器设备、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塑料和橡胶及其制品。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部件已成为中国对日本出口与中国从日本进口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