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焦虑学生怎么办
不少学生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当然这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分不开的,与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关联。
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生活竞争的激烈,很多学生会产生焦虑不安,忧虑重重。频繁的考核、竞赛,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家长“望子成龙”、老师期望太高,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挫伤。班级中的后进生,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表现的不如人意,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上述种种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不仅要抓好班风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疏导。一、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因为家长、老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的心灵很难敞开,也就很难沟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正确地疏导,往往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有损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作为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消除其对师长的畏惧、隔阂呢?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我们教师平素不能一味的师道尊严,摆架子,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己、朋友,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他们才会没完没了地向你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作为班主任,热情关怀,热心帮助,多跟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融洽,班主任的和蔼可亲,坦诚相待,学生便会积极的对待学习、生活,从而教师的教育工作也更能得以顺利的开展。二、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
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一切,班主任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窥测其内心深处的变化;另一方面要通过谈心活动,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教师倾诉真情。
裴斯泰洛齐说过:“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在找到了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后,我们再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老师要想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一方面要给予他们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另一方面要根据他们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