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然,孩子到幼儿园没几天,就接到老师通告:小家伙几次和孩子们冲突,看见喜欢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就要抢走,抢不过
就大哭。朋友听了很惭愧,一直跟老师道歉,也问老师该怎样教育孩子让他理解分享的含义。
令我那位朋友很意外的是,老师并没有责备她没有教育好孩子,而是首先恭喜她:她的孩子长大了,知道了区别自我与非我这说明你的孩子发育正常啊,不是好事?和中
国人“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相反,在西方老师的眼里,人生来就是自私的,小宝宝不会跟别人分享“我的”妈妈和“我的”依恋物的,如果在这个阶段强迫孩子分享会让孩子失
去安全感。分享需要后天培养的,孩子们一般要到6岁以后才会明白分享的意义。对于2岁的孩子来说,和父母越亲密,自身的安全感越强,越容易接受分享的概念。不过虽
然做父母虽不能强迫孩子分享,但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分享的游戏:比如让女儿跟妈妈分享苹果,饼干等等,让自家宝贝逐渐把分享当成是理所应当的事。
后来,朋友告诉我,老师没有批评她的女儿,只是在Daycare带着孩子们做游戏,跟他女儿说好了,她最爱的玩具也是别的孩子喜欢的,她可以先玩,但两分钟以后要跟别
的孩子换,再过2分钟,他们还可以再交换回来,就这样,她女儿很快就投入这个新游戏中而忘了这个是“她的”玩具,于是,一点一点的,她女儿逐渐习惯了分享的观念,
朋友对此非常感激。
爱哭的孩子怎么安慰?
我家贝贝刚到Daycare的时候,紧张,害怕,外加分离焦虑,据老师说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呆呆的不让人碰,一碰就哭,别人越是安慰她,贝贝哭得越厉害,这大概是每
个新入园的孩子的通病吧。那么这些老师是怎么对待这些“好哭鬼”呢?
f美国老师的处理方法比较怪异,除了每天入学时如果孩子哭得厉害老师会抱过去安慰一下,当老师发现越哄孩子哭得越厉害时,干脆就把贝贝视为空气,让她一个人呆着,不
再刺激她。大家一起上课做游戏时,会叫她,她不来,就不管她。渐渐的,贝贝不哭了,看着孩子们做游戏,不知不觉的转移了注意力,当她露出想加入的神情时,老师也不
表示惊喜,只是拉她进来,就这样,Rave
虽觉得有点儿残忍,可是却让贝贝知道了,第一她没有被特殊待遇,所以凡事哭没有用,第二要想合群,就需要自己走出来,主
动参与集体活动。就这样,贝贝一个月后,成了他们班上最活跃的孩子,Rave
蛮感激老师,激发了贝贝的潜力和不服输的个性,不过,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特别是那种内向,敏感的孩子会不会适得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