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22相关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2009)(修订)(征求意见稿第四
版)《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2007)《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2007)
23相关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
f《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2014)《污染场地术语》(HJ6822014)《场地环境评价导则》(京环发〔2007〕8号)
24相关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DD200801)挥发性与有机物《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1994)《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ASTME190397GuideforE
viro
me
talSiteAssessme
tsPhase
ⅡE
viro
me
talSiteAssessme
tProcessASTMD145200PracticeforSoilI
vestigatio
a
dSampli
gbyAuger
Bori
gsASTME152700PracticeforE
viro
me
talSiteAssessme
tsPhase
E
viro
me
talSiteAssessme
tProcess
三、典型污染场地类型
我国污染场地类型多且复杂,不同的矿业活动和行业生产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毒害污染物,包括无机类、有机类或无机有机类污染物,并且常常出现与化学品生产或使用、产业过程相关的特征污染物。我国污染场地中主要污染物有重金属(如铬、镉、汞、砷、铅、铜、锌、镍等)、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三氯杀螨醇等)、石油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多氯联苯、灭蚁灵、多环芳烃等)、挥发性或溶剂类有机物(如三氯乙烯、二氯乙烷、四氯化碳、苯系物等)及有机金属类污染物(如有机砷、有机锡、代森锰锌等)等。有的场地还存在酸污染或碱污染,大部分场地处于复、混合污染状态。除了化学性污染外,有的场地还存在病原性的生物污染和建筑垃圾类的物理性污染,这给污染场地的治理和修复增加了难度。根据我国主要的污染场地分类方法将我国主要的污染场地类型及其污染物类型列于下表。
f表我国主要的污染场地类型及其污染物类型
涉及地区:广东省污染场地监测与调查污染场地监测与调查、浙江省污染场地监测与调查、福建省污染场地监测与调查、海南省污染场地监测与调查、云南省污染场地监测与调查、广西省污染场地监测与调查、贵州省污染场地监测与调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