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工作原理:
1)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能接收和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这些程
序是人们意志的体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把处理结果输出的高度自动化
的电子设备。
2)计算机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原理(又称为存储程序原理)
(1)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
设备五部分;
(2)所有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
(3)计算机系统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运行。
2、计算机的发展:
1)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从诞生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现正向第五代过渡。见下表。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代次起止年份所用电子元器件数据处理方式
运算速度
应用领域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真空管)汇编语言、代码程序几千几万次秒国防及高科技
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几万几十万次秒工程设计、数据处理
中、小规模集成电结构化、模块化程序几十万几百万次
第三代19651970
工业控制、数据处理
路
设计,实时控制秒
在规模、超大规模分时、实时数据处几百万上亿条指令
第四代1970今
工业、生活等各方面
集成电路
理,计算机网络秒
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I
tel公司等采用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
到一块芯片中,称之为微处理器(MPU)。其发展大约经历了六个阶段,如下表。
微机的六个发展阶段
代次
起止年份
典型CPU
数据位数
主频
第一代19711973
I
tel4004、8008
4位、8位1MHz
f
第二代19731975
I
tel8080
8位
2MHz
第三代19751978
I
tel8085
8位
25MHz
第四代19781981
I
tel8086
16位
5MHz
第五代19811993
I
tel80386、80486
32位
25MHz
第六代1993今
Pe
tium系列
64位
60MHz2GHz
3)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2年我国的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在中科院数学所内成立。
1960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问世。
1964年,我国研制了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19机,用于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工作的计
算任务。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生产的计算机进入了集成电路计算机时期。
1974年,我国设计的DJS130机通过了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又研制成功了巨型机。
1982年,我国独立研制成功了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亿次。
1997年6月研制成功的银河Ⅲ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30亿次。这些机器的
出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