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一体化背景下大批民族文化遗产正在被侵蚀,民族手工艺、民俗民风、戏剧曲艺、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正外于濒危之中。比如,水书是水族文化的精髓,它是用水族古文字记录水族天文、历法、哲学及各种宗教事项的文化典籍,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仍然活着的古老象形文字典籍之一。在水族地区,目前在世能看懂水书的仅有2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就有180人。又如,我们能否将屯堡文化再延续600年如果不是老人的坚持和政府的宣传,恐怕再有几年就很难见到现在的屯堡文化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还可以从I
temet的广泛应用中看到。每到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相关内容在网上纷纷传递,大有全球都必须过的趋势。很多年轻人认为过圣诞节、情人节有现代味、洋味.春节、清明节等守旧、土气而热衷过“洋节”。向来以本民族饭菜更符合营养学而自居的中国人也开始青睐“洋餐”。“麦当劳”、“肯德基”在大中小城市遍地开花就是实证。这些迹象表明了一个问题。即在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西方文化已经冲击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日常生活层面。尽管历史上我们也曾经受过西方文化的冲击,但其影响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来势凶猛、不可逃避。由此可见,贵州民族文化多样性正受到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冲击,其民族文化资源亟待保护与开发。
二、贵州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上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认为,文化是“某种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方面的不同特点之总和;除了文学与艺术外,文化还包括生活方式、共处的方式、价值关体系、传统和信仰。”可见其描述的文化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为了方便叙述,本文将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分为:文本民族文献;口碑民族文献、实物和民俗活动;光电民族文献。
1.文本民族文献
贵州省已搜集整理的民族古籍有5000多万字,已公开出版的有近100种。3000多万字。比较重要的有《苗族古歌》、《布依族古歌》、《侗族大歌》、《西南彝志》、《红白杜鹃花》、《物始纪略》、《好花红》、《古谢经》、《水书》、《苗族古歌古词》、《仡佬族古歌》等。我省少数民族文字“水书”,有水族“百科全书”之称,2003年3月纳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据初步统计,全省民族古籍藏量在20000册以上。
贵州素有歌的海洋,诗的故乡之称。贵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会员出版了学术专著、理论文集、民间故事、史诗及歌谣、戏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