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生命”一些善良却懦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卑微的灵魂下痛苦生活着的人们。觉新、汪文宣则是这一类生命的突出代表人物。此外,还包括周如水、梅、鸣凤、曾树生等人。他们在爱情和事业面前犹豫不决,也正因为他们的怯弱,本该属于他们的爱情和幸福也从手中溜走了。r
以上是我对巴金作品中人物性格的一个大概论述,具体将放到《家》和《寒夜》中来分析。r
在《家》中突出描绘的是觉慧、觉民等充实的生命。他们热烈得渴望得到新生,也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而《寒夜》突出描绘的是汪文宣、曾树生等委顿的生命,作者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表现的。汪文宣、曾树生等虽然是委顿的生命,但是他们曾经有过为理想工作的决心,也有过为教育献身的打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懦弱使他们放弃了理想,并堕落地活着。他们与觉新的性格全然不同,和觉慧、觉民等的性格如出一辙。汪文宣、曾树生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曾经追求过,渴望通过教育救国,曾经是充实的生命,然而社会把他们的灵魂扭曲了,他们自己的怯弱进一步加剧结果,从而成为了“委顿的生命”。r
巴金的作品中还有一类人物,他们是腐朽的社会制度的维护者、附着物。凭借自己的权势他们过着作威作福的日子,而且无数的男女青年的悲剧在他们的手下产生,他们是腐朽的生命。高老太爷、克定、克安、杨老三等都属于此类形象。r
二、从批判专制主义转变为控诉国民党的黑暗统治r
《家》和《寒夜》出版相差三年,《家》写于1920年到1921年,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他满腔热情地歌颂了涌现在那个时代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激流,并且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规律,以豪迈的革命激情宣判了一切腐朽的封建势力以死刑。”这是《家》的主题。小说用众多血淋淋的事实,控诉了家长制礼教对于人的青春爱情、生命的摧残,而封建压迫者在对扼杀人性的的同时也丧失了人性。《家》中的矛头不仅针对旧礼教,更集中地指向了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而《寒夜》写于1944年到1946年,它主要体现的是抗战时期的现实生活,它是通过平凡人的苦痛生活来控诉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为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呐喊,揭露当时病态社会的黑暗腐败,喊出的是小人物的痛苦的呼声。r
“从《家》到《寒夜》伴随着人物形象、主题的变化,使作品显出盎然生气的感情意蕴也在发生着变化。”【1】从作者的《家》和《寒夜》的回忆文字来看,这两部作品都是在情感愤慨、不诉诸笔端不足以平心头之恨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而且在两部作品中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家》创作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