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必须经过试验检测和监理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工程使用,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导管的1618、钢筋最小间距的14,且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30mm,并为连续级配。细集料为中砂,级区尽量选靠中值。d拌制砼前必须对粗、细集料进行含水量检测,然后由试验工程师调整理论配合比为施工配合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并下发施工配合比通知
f单,标识在拌和站醒目地方。e拌制好的砼由混凝土罐车运至施工现场,混凝土罐车保持一定的转
速不让罐内砼离析凝固,禁止在施工现场向罐内加水以保持混凝土的坍落度。
f如果需要对砼加外掺剂时,需把拟掺的外加剂通知监理工程师,并要求对外掺剂的各项指标值进行检测,与使用的水泥做相容性试验,合格后且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才能使用于本分项工程。
g砼从拌和机和砼从罐车中出来时均要进行现场坍落度检测,根据坍落度的损失调整各种砼配合参数(不得改变砼的水灰比)。
2浇筑水下砼a浇筑水下砼采用钢导管,导管内径为300mm,导管使用前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压气试验。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小于孔内水深的13倍的压力,也不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p的13倍其中prchcrwHwp导管可能受到的最大内压力kparc2400kNm3hc以导管全长或预计的最大高度计mrw泥浆的重度kNm3H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b浇筑第一批料时,用水泥浆润湿导管内壁。c浇筑第一斗料时,要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好所需砼的量,计算式如下,首批混凝土时导管埋置深度至少大于10m,具体需要砼的数量为:墩、台桩基:≥40m3;公式如下:V≥πD24(H1H2)πd2h14式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的数量m3;D桩孔直径cm;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按04m计算;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d:导管内径按最大限计算350mm
f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rwrc
d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要连续灌注。e在灌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f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g在灌注过程中,经常测探井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的埋置深度。h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离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I灌注的桩顶标高比设计高出05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接桩前予以凿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