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的再探讨
小升初后,由于学习客观条件的改变,部分学生不能及时调整自身状态,对数学学习兴趣减低甚至产生了厌倦情绪而导致成绩不稳或退步。那么,如何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从而解决好小升初过程中的这一现象,是值得初中数学教师思考的。一、中小学数学教学状态比较数学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这些因素。现就从这几方面对中小学教学情况作一比较:1教师教。在人人旅行教学改革的今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还没形成。所以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过程。把数学教学仅仅看成是教师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老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学生机械的记忆复习,回答问题只要能符合教师讲的或“本本”就可以了。而到了初中,教学过程不应再仅仅以教师为中心,逐步向老师、学生双边活动转变。教师主要以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摒弃原先“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原先靠死记硬背概念、公式及例题的学生注定要逐渐掉队,而那些注重独立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逐步会脱颖而出。2学生学。相对小学生,初中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面对三大挑战。一是过心理关,这是比较重要的。对于刚入初中学习的新生,环境是全新的:新教室、新同学、新教师……学生需要心理适应期,学生对自己增添了几分自理的“自信”,但又缺乏对自己自理能力的全面认识,一味的想摆脱老师和家长的“束缚”,家长对孩子也开始放松管理,认为孩子大了,“要成人自成人”,孰不知步入初中的孩子抵制惰性、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都还很低,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还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报负,所以遇到新的学习内容中的“拦路虎”时,避而远之,不敢挑战,不愿意花时间去战胜它们。3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偏重于算术数等具体的基础知识,解题方法以算术方法为主,即强调形象直观思维;而中学的数学侧重于用代数的思想方法,解题时以列代数式、列方程解题为主,教学内容强调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如:小学我们要解“一项工作,甲独做需5天完成,问甲一天做多少?”我知道为;但到中学了我们要解“一项工作,甲独做需X天完成,问甲一天做多少?”我们很多同学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不会从这个问题中抽象出规律性的结论工作效率(问题)工作总量(单位1)÷工作时间(天)。4教学方法。由于初中与小学的教学内容与思维方式的不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有所区别。小学教学内容少,方式较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