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教研组章节名称授课班级
教学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
语文
课程名称
语文
授课教师
周冠祥
青玉案元夕
14208、14420、14421、授课时间
14422、14423
本教案课时上课时间
4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7周
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理解作品思想内涵;二、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三、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文中“那人”的寓意,体会词人情感。
教学难点
千古名句的理解及形象之外所给人的丰富联想和深刻的启示。
学情分析
教材处理与资源整合
主要学法与教法
高二幼师班的学生,语文水平中等,本单元诗歌浅显易懂,鉴赏应该问题不大,所以要求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本上去品味,从而发现美,感受美,应该是可行的。多媒体
朗读感悟、评价欣赏、讨论探究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
一、课前探究二、新课导入1导入:辛弃疾名句知多少?展示课外查询结果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③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④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⑤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⑦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⑧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2、朗读全词,说说印象最深的词句。三、师生互动,赏读文本1解读文本。这首《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名作,它以寻找情人为线索,用元宵节的盛况,烘托出一个孤高、忧郁的“那人”形象,表现出作者对这个形象的执意追求。2问题设计(一)初读
1
f(1)读全词(播放配乐朗诵),说说你印象最深的词句(学生解说)。(2)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千古名句来看,也就是从字面看我们初步可以把这首词定位为咏史词还是爱情词?为什么?这是学生初读文本能够感觉到的印象,顺理成章提出这样的问题,为后面分析理解词中的千古名句以及该词风格蓄势。(二)品读(3)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