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很弱。我县开发区还处于大投入、低产出阶段,加之融资渠道匮乏,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投资者的需求,南部工业区至今不通自来水,北部新区供电规划、污水处理、自来水建设计划尚未提上议事日程;我县开发区原批准的2KM2范围内已无地可用,新区土地因政策限制或配套不足有地不能用,承接大项目入驻受限制。二
4
f是规划深度不够,长远发展受限。南部工业区没有可操作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所引项目不分行业类别、项目大小均随意摆布,没有做到功能分区;北部新区规划牵扯部门多,程序严,审批周期长,在谈项目存在“点地”现象,不利于实施功能区规划。园区缺少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星级酒店、文化娱乐等三产配套设施,制约开发区长远发展。三是项目质量不高,开发层次较低。各项指标纵向比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发展较快的省级经济园区相比较,仍有一定的差距。一是总量不大,规模偏小;二是主导产业不强,链条短,集聚效应不明显,制约产业延伸;三是投产项目较少,效益不高,对财政贡献较小,对全县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个别项目缺乏实力,不能按期投产,合同投资强度低,产出率低,土地长期闲置。四是服务手段单一,环境有待改善。由于体制和机制问题,开发区管委会基本上停留在帮办、引路服务阶段,无法向深层次延伸;个别部门服务办事效率不高,服务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亲商有余、安商不够、富商无措、扶商无力是当前加快开发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各自为政,致使手续相互掣肘,企业无法办理。例如,办理工程规划需要消防意见,而办理消防审查时需要工程规划许可,双方都坚持,以致工程无法推进。
二、破解难题的主要做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未雨绸缪,大胆尝试,积极探索,破解发展上的土地、资金、企业用工等面瓶颈制约因素,科
5
f学谋划,认真做好项目用地、征地补偿、建设资金等方面的工作,为园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保证。
(一)在破解土地瓶颈上的主要做法一是提高准入门槛,入区条件2006年为500万元,目前提高到3000万元,未达到标准的不予单独供地。二是严格投资强度,投资强度标准从2006年的50万元亩提高到现在的150万元亩,在确保项目经济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前提下,实行供地量与投资额、产出效益相挂钩。三是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未按协议约定的投产时间、投资规模进行建设,造成土地闲置的,依法收回未用土地,几年来,先后收回盘活土地1493亩。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