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传染病防治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传染病及传染病的特点。2、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内容:
一、传染病简介: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组疾病,是一组常见病,多发病,常可迅速传播,造成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对保障人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如果缺少或阻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就不会发生或者中断。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患病动物和携带病原的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7条:①空气传播、②经水传播、③食物传播、④虫媒传播、⑤接触传播、⑥土壤传播、⑦血液传播。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而容易感染
f的人群。儿童和老年人最易感染传染病。尤其是儿童对传染病普遍易感。
传染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⑴发病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有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四个阶段。⑵大多数传染病都有发热症状,⑶很多传染病都有皮疹表现。
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是:⑴消灭或控制传染源,如对病人的隔离治疗,对患病动物进行扑杀;⑵切断传播途径,如对环境进行消毒,除四害;⑶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药物预防等。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积极,最主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二、传染病的防治:(一)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好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易在幼儿园和学校暴发。我县于2004年发生了以双河为中心的全县暴发流行。2008年又在冷水、茅坪、卡子等乡镇发生暴发。传染源:病人和隐形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至腮腺肿大消退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传播。
f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潜伏期:1425日,平均18日。临床表现: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数小时或12天后,腮腺开始肿大,14日后再累计对侧。也有双侧同时肿大的。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周围软组织水肿,局部皮肤发亮紧张,灼热,但不红,有触痛,张口、咀嚼或食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胀痛13日达高峰,持续45日逐渐消退。病程约1014日。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