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f2.原因分析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3结构变形1.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2原因分析
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2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文承部分地基下沉。5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
3.防治措施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