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在美国》(2000)、《关于他人之痛苦》2003)等。《在美国》获得200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她还分别获得过2001年耶路撒冷奖和2003年德国国家图书奖。8罗兰。巴特,法国文学理论家,符号学家,媒介社会学家。在《神话学》1957)中,他已经运用符号学理论对一些视觉文化现象展开分析。在《摄影的信息》1961)与《影像的修辞学》1964)中,他从报道摄影和广告摄影入手,分析了作为符号的摄影的外在“传播”的样态。他指出。摄影的悖论性的本质在于拥有符码的信息与没有符码的信息这两者的共存之中。在最后的著作《明室》1980)中,他对于摄影的态度又为之一变,他认为摄影与其他模仿艺术的根本差异在于,摄影有着“曾经存在过”的这个独有的特点9约翰。伯杰,英国文学家、艺术评论家,电影电视剧本作家。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伯杰的艺术批评充满了犀利的政治洞察力与敏锐的艺术感觉。他对于当代摄影文化也发表了许多独具洞见的观点。这些观点主要体现在《观看之道》1972)、《关于观看》1980)、《另一种叙述方式》1989与瑞士摄影家让。莫尔合作)等。他还著有《艺术与革命》1969)、《毕加索的成功与失败》1965)等,本文选自《关于观看》。13藤田省三,日本社会思想家,著有《藤田省三著作集》全十卷(1997)
f11约翰。萨考夫斯基,美国摄影评论家,展览策划人,他为重新评价埃文斯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任期间,策划了大量对于当代摄影发展起到了重大影响的摄影展览会,其中有《新文献》1967)、《埃格尔斯顿的指引》1976)、《镜与窗》1978)、《至今为止的摄影》1989)等,他著有《摄影家的眼睛》1966)、《看照片》1973)等。总的来说萨考夫斯基是一个着眼于摄影自身的表现形式的变化发展的形式主义摄影评论家。12让。鲍德里亚,法国思想家以《物体系统》1968)、《消费社会》1970)、《生产之镜》1973)、《象征交换与死》1976)、《拟向与模拟》1981)、《幻觉的终结》1992)、《完美的罪行》1995)等尖锐批判现代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重要著作文明于世,被称为西方后现代理论的“军师”级的代表人物。他拍摄的照片基本上是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1是凭借学术活动与个人旅行的机会拍摄的各种照片,2是他在自己日常生活的起居场所拍摄的照片。鲍德里亚还被邀请参加1993妮娜的威尼斯双年展,在1995年获得德国著名的“ZKM与西门子媒体艺术奖”。1997年他在东京帕尔柯画廊举办了名为《消失的技法》的个人作品展。14罗兰巴特的《显义与晦义》他指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