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镇在明清时成为瓷都。中国瓷器从唐代起输出国外。4.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中国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是在明清时期,当时最著名的丝织中心是苏州和杭州。从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1分析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参照《金榜》P7疑难聚焦分析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纺织业部门,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第3课1、商业的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2).西汉:开通海陆丝路。长安是著名商业中心,各城市都设有“市”,由市令或市长管理。(3)唐朝:商业城市:长安、洛阳、扬州、益州。长安城有坊、市。广州是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有专管外贸的“市舶使”。出现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柜坊”)、类似后世的汇票(“飞钱”)。(4)宋朝: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四川地区的富商开始发行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重要来源之一。(5)元朝:大都是著名商业大都会。泉州是重要的外贸港口(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6)明清时期,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最有名的是徽商和晋商。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
f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2、古代商业的发展特点:参照《金榜》P7疑难聚焦:(一)4课:1、第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土地公有。②奴隶社会:土地国有(井田制)。③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国家控制部分土地(三国屯田制北魏隋唐前期均田制);农民很少或没有土地,租地耕种。明后期的土地高度集中,封建土地制度最终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2、重农抑商政策A含义:“重农”就是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小农经济,以确保封建赋税和地租的征收。“抑商”就是限制工商业的发展。B评价:利: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弊: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的地位,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重农抑商政策由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明清时期推行该政策的最大危害是使资本主义萌芽不能正常发展。1.最早下令实行海禁的是明太祖。乾隆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