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第一,教育的生产性;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教育的科学性;第三,教育的世俗性;第四,教育的国际性;第五,教育的终身性;第六,教育的革命性。第三节当代中国教育一、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定位:当代中国教育,是指新中国建立后至今的教育,属于现代教育的范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教育。1903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引进西方学制,中国便开始了现代教育。二、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合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中心方针是: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体现教育的人民性。1953年,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教育模式。1958年,开始抛弃苏联的教育模式,寻求新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1966年5月16日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1983年,邓小平在景山题词,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3年,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坚持教育创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改革方向和目标。2006年,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非义务民办教育发展尤为迅速。2007年,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的重要定位。2009年,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
8
f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工作方法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战略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我国教育的8项发展任务: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校教育。二是依法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