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的铜损;输、配电线路的铜损;调相机、调压器、电抗器、互感器、消弧线圈等设备的铜损;电度表电流线圈损失;接户线铜损。其他损失又称不明损失或管理损失,指的是供用电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等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计量装置本身的综合误差,计量装置故障;营业工作中的漏抄、漏计、错算及倍率差错等;用户的违章用电(窃电);变电站的直流充电装置,控制及保护、信号、通风冷却等设备消耗的电量,以及调相机辅机的耗电量;带电设备绝缘不良引起的泄露电流等;供售电量抄表时间不同期;统计线损与理论线损计算的统计口径不一致,以及理论计算的误差等2。(2)线损的分类线损可分为统计线损、理论线损和管理线损三类。统计线损是根据电度表的读数计算出来的,即供电量和售电量二者的差值。理论线损是根据供电设备的参数和电力网当时的运行负荷情况,由理论计算得出的线损,又称技术线损。管理线损指的是不明损失,等于统计线损与理论线损的差值,要求越小越好。线损若按高低压又可分为输电网线损和配电网线损。12配电网线损计算和分析的一般方法配网线损理论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类2:一类是传统方法,以均方根电流法为基础,无需潮流计算,包括均方根电流法、平均电流法(形状系数或等效系数法)、等值电阻法、最大负荷损失小时法、分散系数法等;另一类是潮流计算方法,包括等值功率法等。在上一节中,我们对线损计算的有关问题已经作了基本的分析。在本节中将着重讨论线损计算的一般方法。121均方根电流法在进行配电网线损计算时,需收集沿线各节点的负荷6。由于配电网节点
f数多,负荷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又比较大,运行数据根本无法全面收集。为尽量减少运行数据的收集量,同时又不影响线损计算的精度,一般作如下假设:⑴各负荷节点负荷曲线的形状与首端相同。⑵各负荷节点功率因数与首端相等。⑶忽略沿线的电压损失对能耗的影响。⑷负荷的分配与负荷节点装设的变压器额定容量成正比,即各变压器的负荷系数相同(负荷系数为通过变压器的视在功率与其额定容量之比)。设电力网元件电阻为R,通过该元件的电流为i,当电流通过该元件时产生的三相有功供率损耗为:
则该元件在24h内的电能损耗为:
电流i是随机变量的,一般不能准确获得,如把计算期内时段划分得足够小,则可完全达到等效。一般电流值是通过代表日24小时正点负荷得到的,设每小时内电流值不变,则全日24小时元件电阻中的电能损失为:
或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