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格特质论“大五”人格模型综述
摘要:本文为了让对研究人格心理学有兴趣的人们了解其理论分支特质论范式的发展情况,对“大五”人格模型的出现、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的总结与综述。文章观点选自13篇核心期刊里的学术论文,并据此得出结论:“大五”理论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融合其它心理学派的理论,并且根据不同地域文化调整其结构与内容。
关键词:“大五”人格模型人格特质论“大七”因素模型CAPS理论前言:“大五”人格模型理论是近十多年来人格心理学界非常流行的一个理论,也是特质论范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阅读本文,可以帮助读者掌握“大五”理论的基本知识,同时了解“大五”和人格心理学界的理论前沿。本文除了介绍“大五”的理论内容,还涉及了“大七”人格模型和CAPS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作为扩展和补充。
(一)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可分为6种范式,其中一种是特质论范式。特质论范式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人们外部行为表现,列出人格特质表来描述个体,并解释特质形成的原因。该范式强调个体人格是由特质组成的,特质决定个体的行为,通过对特质的调查,可以预测个体的行为。人格特质是人类共有的,但每一种特质在量上是因人而异的,这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人格特质表现为跨情境的一致性、普遍性和跨时间的稳定性、持续性。
特质理论家通常不关注任何个人的行为,而是关注对外在特质连续体上不同位置上人的典型行为的描述。特质论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基本人格特质的探寻、分类以及对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形成原因的解释。他们主要采用因素分析、多变量分析以及自陈测量等方法进行研究。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是人格特质结构模型研究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用语言学的方法从自然语言中研究人格结构模型自20世纪30年代始,至今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格特质五因素和七因素的发现和确证,使心理学家们为之震撼。研究人格特质已再次成为人格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们感兴趣的热点领域。不仅在西方各国,而且在世界其他国家对人格特质的跨文化研究也已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从自然语言中研究人格结构模型,它起源于这样的基本设想,即:每种文化下的自然语言包括了所有能描述人格的维度,有什么样的人格
f表现,就有什么样的词来描述它。正如阿尔波特Allport,1937所说:“在某一社会中长期说写所用的语言应能包括这一文化中描述任何一个人所需的概念和构念。换言之,大多数的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