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系列文言文复习
班别:
《桃花源记》
姓名:
【内容概述】
本文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叙述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情
景,虚构了一个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
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
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结构简析】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入口。
第二部分(23段):第一层(第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第二层(第
3段)写桃花源中的人热情接待渔人。
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
【写作特色】
1、本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
2、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
3、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
4、文章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中考链接】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悉.如外人悉(

(3)芳草鲜.美.鲜美

(5)便扶向.路向

7便要.还家要(

二、写出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2)林尽.水源(4)屋舍俨.然.(6)寻.病终
8处处志.之
尽俨然寻志

1交通:古义
今义
(2)妻子:古义
今义
3绝境:古义
今义
(4)无论:古义
今义
5鲜美:古义
今义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f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系列文言文复习(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四、阅读理解1、用原文语句作答:(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答:(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答:(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答: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答:
班别:
姓名:
4、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答:
5、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